登录
导师招生查询首页> 导师详情页
导师主页

黄育北

姓名: 黄育北

性别:

出生日期: 1984-08

导师类别: 学术学位(硕)

最高学历: 博士毕业

毕业院校: 北京大学

毕业时间: 2012-07

毕业专业: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最高学位: 医学博士

职称: 副研究员

电子邮箱: yubei_huang@tmu.edu.cn

研究方向: 肿瘤筛查及肿瘤病因研究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招生专业
  • 院系名称: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招生级别: 硕士

    学位类型: 学术学位

    学科门类: 医学

    一级学科: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专业名称: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研究方向: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目前承担科研课题情况
  • 项目名称: 常见恶性肿瘤多癌种联合早筛模式的构建与评价

    项目来源: 省卫生厅项目

    本人排名: 课题负责人

    本人可支配经费(万): 10

    项目起止时间: 2021-12;2024-11

  • 项目名称: 上消化道癌筛查新型标志物的研发及早期预警模型的优化和应用研究

    项目来源: 省(自治区、直辖市)级科技项目

    本人排名: 参与第一名

    本人可支配经费(万): 10

    项目起止时间: 2021-01;2023-09

  • 项目名称: 中国常见慢病防控适宜技术在一带一路国家的推广及评价研究

    项目来源: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本人排名: 其他参与人

    本人可支配经费(万): 20万

    项目起止时间: 2018-08;2021-06

  • 项目名称: 常见恶性肿瘤联合早筛模式的建立及卫生经济学评价

    项目来源: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本人排名: 参与第一名

    本人可支配经费(万): 360

    项目起止时间: 2021-12;2024-11

  • 项目名称: 基于大数据驱动下的乳腺癌高危筛查策略的优化及验证研究

    项目来源: 省(自治区、直辖市)级科技项目

    本人排名: 课题负责人

    本人可支配经费(万): 6

    项目起止时间: 2018-10;2021-09

  • 项目名称: 基于血浆遗传和蛋白质组学特征的常见消化系统肿瘤多模态智能预警模型及其在筛查中的应用

    项目来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本人排名: 其他参与人

    本人可支配经费(万): 15

    项目起止时间: 2025-01;2029-12

发表论文论著情况
  • 题目: Higher risk of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than cancer mortality among long-term cancer survivors

    刊物或出版社: Front. Cardiovasc. Med

    本人排名: 通讯作者

    发表时间: 2023-01

    影响因子: 2.8

    收录情况: SCI二区

  • 题目: The changes of subtype markers between first and second primary breast cancers

    刊物或出版社: Cancer Med

    本人排名: 通讯作者

    发表时间: 2023-04

    影响因子: 2.9

    收录情况: SCI二区

  • 题目: Comparisons of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prognosis, epidemiological factors, and genetic susceptibility between HER2-low and HER2-zero breast cancer among Chinese females

    刊物或出版社: Cancer Med

    本人排名: 通讯作者

    发表时间: 2023-05

    影响因子: 2.9

    收录情况: SCI二区

  • 题目: Associations of chest X-ray trajectories, smoking, and the risk of lung cancer in two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ies

    刊物或出版社: Front Oncol

    本人排名: 通讯作者

    发表时间: 2023-07

    影响因子: 3.5

    收录情况: SCI二区

  • 题目: Preliminary effects of risk-adapted PSA screening for prostate cancer after integrating PRS-specific and age-specific variation

    刊物或出版社: Frontiers in Genetics

    本人排名: 通讯作者

    发表时间: 2024-08

    影响因子: 2.8

    收录情况: SCI二区

  • 题目: Risk-stratified multi-round PSA screening for prostate cancer integrating the screening reference level and subgroup-specific progression indicators

    刊物或出版社: Eur J Med Res

    本人排名: 通讯作者

    发表时间: 2023-07

    影响因子: 2.8

    收录情况: SCI二区

  • 题目: Effects of joint screening for Prostate, Lung, Colorectal, and Ovarian (PLCO) Cancer-Results from a controlled trial

    刊物或出版社: Frontiers in Oncology

    本人排名: 通讯作者

    发表时间: 2024-04

    影响因子: 3.5

    收录情况: SCI二区

  • 题目: Cohort profile: design and methods of the Chinese colorectal, breast, lung, liver, and stomach cancer screening trial (C-BLAST)

    刊物或出版社: Cancer Biol Med

    本人排名: 第一名

    发表时间: 2023-10

    影响因子: 5.6

    收录情况: SCI一区

  • 题目: Risk-stratified screening and colorect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A retrospective study from the Prostate, Lung, Colorectal, and Ovarian Cancer Screening Trial

    刊物或出版社: Prev Med

    本人排名: 通讯作者

    发表时间: 2024-10

    影响因子: 4.3

    收录情况: SCI一区

  • 题目: Risk-stratified CA125 screening integrating CA125 trajectories, trajectory-specific progression and transvaginal ultrasound for ovarian cancer

    刊物或出版社: Journal of Ovarian Research

    本人排名: 通讯作者

    发表时间: 2024-10

    影响因子: 3.8

    收录情况: SCI一区

  • 题目: Effectiveness of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integrating non-genetic and genetic risk: a prospective study based on UK Biobank data

    刊物或出版社: Cancer Biol Med

    本人排名: 通讯作者

    发表时间: 2024-06

    影响因子: 5.6

    收录情况: SCI一区

主要业绩
  • 主要业绩: 1.3 常见癌症联合筛查策略的探索及效果评价
    1) C-BLAST队列常见癌症联合筛查效果评价: C-BLAST队列是在自然人群基础上开展的一项多种筛查方法同步、多种常见癌症 (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 联合筛查的多中心、两阶段(先初筛、后复查)整群筛查试验研究。所有居民以社区为单位被整群分组到C-BLAST I组(问卷评估+影像检查+血液检测+感染检测,即‘四合一’),C-BLAST II组(问卷评估+影像检查) 和常规管理组。
    2017-2024年,C-BLAST研究共计有效筛查20.4万人次,实际筛查人群16.5万人,男性7.2万人,女性8.8万人,平均筛查年龄58岁。16.5万筛查人群中,随访至2024年7月份,共计死亡5565人,其中癌症死亡1575人(肺癌:595人;乳腺癌:30人;胃癌:129人;肝癌:111人)。累计新发癌症4462例,其中四种目标筛查癌症新发2046例(肺癌:1114人;乳腺癌:497人;胃癌:261人;肝癌:174人)。
    16.5万筛查人群中,共有13,303人首轮初筛阳性(阳性率:8.1%)。在首轮筛查阳性人群中,全癌及四类筛查癌症的发病率(分别为24.21/1000和14.51/1000)均明显高于同期我国最新肿瘤登记的全癌及四类癌症的发病率。提示:基于两阶段设计的常见恶性肿瘤联合筛查取得了初步成效。完成多轮筛查的38,908人群中,共有9711人再次初筛阳性(阳性率:24.9%,明显高于首轮初筛的阳性率),重复筛查阳性人群的全癌及四类筛查癌症的发病率(分别为14.31/1000和8.86/1000)相对更高。提示:筛查阳性人群,长期规律性筛查显得尤为必要。进一步分析显示,相比常规管理组,联合筛查组不能显著降低全癌发病和目标癌症死亡;但后者能显著提高目标癌症检出率,并显著降低全因死亡和全癌死亡。
    2) PLCO队列癌症联合筛查效果评价:基于PLCO队列“全或无”四癌联合筛查设计,申请者通过申请原始数据并重新分析的结果显示:中位随访10.48年后,筛查组共记录到5,506例PLCO癌症发病,1,845例PLCO癌症死亡,3,970例全癌死亡和14,221例全因死亡,对照组记录到相应结局事件分别为6,261例、2,417例、5,091例和18,516例。调整混杂因素后,联合癌症筛查虽然未能显著降低PLCO癌症发病率,但显著降低了PLCO癌症死亡率。更为重要的是,联合筛查显著降低了全癌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按性别分层和按癌症联合风险分层效果相似。结论:癌症联合筛查应被推荐为减轻整体癌症负担的潜在策略(Front Oncol, 2024, 14, 1322044) (通讯) 。
    理论上,癌症筛查结果阳性很可能会增加筛查者的心理负担,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CVD)死亡风险。然而筛查阳性又可能通过健康行为改变所带来的正向激励作用很可能逆转心理焦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基于以上假设并基于PLCO 队列的在此分析,申请者进一步明确:联合筛查阳性相比于未筛查,总体CVD死亡风险降低4.6%。按照筛查阳性次数分层后,偶然性筛查结果阳性(≤2次)时,CVD死亡风险显著降低7%;更多阳性结果无显著改变;按CVD病史或性别分层后,结果相似(Scientific Reports,2024,Accepted,DOI:10.1038/s41598-024-78252-2)(通讯)

  • 主要业绩: 1.2 其他常见癌症高危筛查策略的构建及效果评价
    1) 肺癌高危筛查策略的构建与评价:基于C-BLAST队列5523名社区一般风险居民,以重度吸烟定义肺癌高危人群中,明确采用肺部低剂量CT筛查肺癌,可使早期肺癌检出率显著提高35% (Eur J Radiol. 2021, 144:109988) (一作);基于PLCO队列5.2万参与者及NLST队列2.2万参与者多轮胸片连续筛查肺癌的长期随访结果,明确不吸烟及戒烟者中,胸片持续阳性人群的肺癌风险高于阴转阳人群;吸烟者中,胸片阴转阳人群的肺癌风险高于持续阳性人群;吸烟者中,即使胸片阳性特征影像消退(阳转阴),肺癌发病及死亡风险仍显著升高。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的肺癌优化筛查策略 (Front. Oncol, 2023, 13: 1203320) (通讯)。
    2) 前列腺癌高危筛查策略的构建与评价:基于PLCO队列3.2万接受多轮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 筛查的人群,明确PSA筛查PCa的切点值(1.61 ng/ml)不同于诊断切点值;并基于多轮PSA筛查,将人群分为持续阴、阳转阴、持续阳和阴转阳四类人群,后两组进一步区分为PSA进展阴和进展阳两组。整合PSA筛查切点值及进展分组的优化筛查方案不仅可减少32.4%的PCa漏诊,并可超额发现8%的临床高风险PCa (Eur J Med Res, 2023, 28: 257) (通讯)。按照遗传风险分层后,进一步明确PSA的最佳切点值随着年龄的增加,进一步呈现升高趋势。联合遗传及年龄特异性PSA筛查切点值的PCa优化筛查策略,可减少12.8%的PCa漏诊,确保较高特异性,且可避免过多假阳性(Frontiers in Genetics, 2024, 15:1387588) (通讯)。
    3) 结直肠癌高危筛查策略的构建与评价:基于PLCO队列13万人中位随访12年的结果显示:基于传统危险因素构建的结直肠癌 (CRC)风险分层方案,能很好地将人群分为低、中、高风险三组。中高风险居民接受筛查分别能降低24%和42%的CRC死亡风险。进一步分析显示筛查不仅能降低中高风险居民远端CRC的发病和死亡,同时也能降低高风险人群的近端CRC的26%发病和41%的死亡 (Prev Med. 2024, 187:108117) (通讯)。联合CRC非遗传风险模型 (QCancer-10)和139个SNP的多基因风险评分 (PRS)构建的CRC综合风险分层方案,能更好地区分人群分为低、中、高风险组。即使是基于自报的CRC筛查史,中高风险居民仍能观察到13%的CRC发病和25%的CRC死亡风险降低。同时,筛查收益男性强于女性,远端CRC强于近端CRC (Cancer Biol Med. 2024. 21(8):712-723) (通讯)。
    4) 卵巢癌高危筛查策略的构建与评价:基于PLCO队列4.1万名女性CA125筛查卵巢癌的结果,明确不同年龄下CA125筛查卵巢癌的准确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60-70岁女性CA125筛查卵巢癌的准确性最高(89.0%);并明确不同年龄的CA125筛查卵巢癌的最佳切点值不同于诊断切点值。据此提出基于年龄特异性CA125最佳切点值的卵巢癌优化筛查建议(中国肿瘤, 2023, 32(9): 676-682) (通讯)。基于PLCO 2.8万名女性多轮CA125检测和经阴道超声联合筛查卵巢癌的结果,明确相对增速是CA125持续阳和阴转阳两类女性的最佳进展指标(9%和32%增量/年)。经阴道超声联合CA125筛查切点值和轨迹进展指标的优化策略3能显著减少3.6%的OC漏诊(Journal of Ovarian Research, 2024, 17:210)(通讯)。

  • 主要业绩: 1.1 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效果评价及指南构建
    1) 基于全国城市女性乳腺癌筛查项目(CNBCSP-Urban)、全国农村女性乳腺癌筛查项目(CNBCSP-Rural)及中国多中心乳腺癌优化筛查项目(MIST)。结合我国当前国情,制定我国首部以人群筛查证据为基础的《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指南》 (Cancer Biol Med, 2019, 4(16): 822-824(执笔);Cancer Biol Med, 2019, 4(16):825-835(一作);中国肿瘤临床, 2019, 46(9): 429-431(执笔);中国肿瘤临床, 2019, 46(9): 432-440(一作))。
    2) 基于我国女性乳腺癌目前最大规模的危险因素系统综述,明确我国女性乳腺癌风险相关的22个危险因素,整篇报告纳入《人群队列与精准预防》(2020,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其他主要成果分别发表于:Cancer Causes Control. 2015, 26(6): 811-819 (并列一作); Chin J Cancer. 2014, 33(6): 306-316(并列一作); Cancer Causes Control. 2014, 25(2): 227-236(一作)。
    3) 基于CNBCSP-Urban和CNBCSP-Rural,明确我国女性乳腺癌筛查的初步成效,包括:乳腺癌筛查检出率显著高于同期乳腺癌发病率,筛查发现早期乳腺癌的比例更多、肿瘤更小、淋巴结转移更少(Sci Rep, 2016,6:39459) (一作)。
    4) 基于MIST 31,918名女性同步盲法乳腺X线及乳腺超声筛查,明确在乳腺X线筛查阴性的人群中,补充超声检查可使乳腺癌检出率提高11.9% (Clin Breast Cancer, 2018, 18(3): e353-e361) (一作)。
    5) 基于MSIT及其他23篇高质量研究的系统综述明确:致密乳腺女性中,乳腺超声独立筛查效果与钼靶相当;一般人群中,乳腺超声筛查可发现钼靶漏诊的隐匿性乳腺癌 (BMC Cancer. 2020, 20(1): 499) (通讯)。
    6) 基于MIST 研究,构建基于我国女性生理生育特征的简易乳腺癌高危筛查策略,并明确该策略下,乳腺超声与乳腺X线筛查乳腺癌的筛查效果相当(Cancer Biol Med. 2021, 19(9):1375-1384) (一作)。
    7) 基于我国女性乳腺癌传统危险因素的人群分布,明确在传统风险预测模型基础上,增加GWAS发现与中国女性乳腺癌风险相关SNP,不仅能发现潜在更多乳腺癌高危人群,而且能提高乳腺癌检出率(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9, 40 (6): 713-718(一作);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5, 36 (10):1058-1061) (一作)。
    8) 基于美国首部乳腺癌筛查指南发布前后的早期乳腺癌比例及长期生存率的变化趋势明确:乳腺癌筛查引起的乳腺癌总体过度诊断比例为18.1%,同时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癌筛查引起过度诊断的比例存在显著差异(Chin J Cancer Res. 2020, 32(1):26-35) (通讯)。
    9) 基于前述三项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项目,通过比较132种乳腺癌筛查策略的增量成本效果比,明确我国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最佳的乳腺癌筛查策略(中国肿瘤临床, 2019, 46(16):851-856) (一作)。

  • 主要业绩: 本人长期致力于常见癌症(包括乳腺癌、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等)的优化筛查方案的构建与评价,并于2017年起开始探索常见癌症联合筛查方案,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论著超过40篇,其中SCI文章30余篇。基于相应成果,分别参与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二等奖、国际癌症控制联盟技术奖学金各1项,和国家发明专利1项。主要工作积累及研究基础分为以下三部分:

外语情况
  • 外语语种: 英语

    外语水平: 熟练

    能否用外语授课:

    是否指导国外留学生: